“招保洁都要本科学历了?” 这话一出来,我那口水差点没喷屏幕上。
事情得从2024年8月23号那天说起,胖东来新店招聘,上午10点开放简历通道,结果服务器就撑了45分钟,直接瘫了。后台数据显示,总共8.3万人涌进来投简历,这是什么概念?一个超市招人,硬是搞出了国考的气势。大家挤破头想进的,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岗位,而是超市里叠毛巾、理货架、甚至搞卫生的基础岗。
就在招聘系统崩溃的前一晚,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开了场直播。一个浙江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连上了麦,小伙子挺紧张,但目的明确:“于总,我想进胖-东来,什么时候还招人?” 这话一出,评论区瞬间就跟炸了锅一样,吵得不可开交。有人说“985毕业去超市,书白读了”,也有人喊“这才是神仙工作,稳定待遇好”。
于东来当时没直接回答,而是愣了几秒,然后很认真地反问了那个大学生一句:“你学了四年代码,有专业技术,为什么要放弃这些,来我们这里做叠毛巾、理货架的工作呢?”
这句反问,比直接拒绝的杀伤力大多了。它像一根针,精准地刺破了许多年轻人心里那个名为“逃避”的气球。那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很坦诚,说互联网行业太“卷”了,压力大,身心俱疲,他觉得在胖东来工作有尊严,不用在“996”里耗干自己。
于东来的回应很有意思,他没有全盘否定,而是说:“孩子,你把学了四年的专业扔掉,就像战士上战场前把枪扔了一样,这路能走多远?” 他并不是不欢迎,而是点醒那些只想“躺平”的人,别把退路当出路。
可很多人似乎没听进去这番话的深意,或者说,现实的压力让他们顾不上了。第二天招聘的热度就是最好的证明。13.2万人注册系统,最终只有不到3000人走到了信息采集那一步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求职了,更像是一场对现有工作模式的无声反抗。
风波的另一个焦点,是那份招聘公告里的硬性要求:保洁、保安,都要本科及以上学历,年龄还得在25岁以下。这下,网上反对的声音更大了,说这是“学历内卷”搞到了服务业,是最大的学历浪费。
但也有懂行的人指出,现在的胖东来,保洁员不只是扫地,还得会用智能设备上报工作,能给顾客做简单指引。保安也不是光站着,得会处理纠纷,熟悉门店布局。这么一看,要求本科学历,筛选的是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,似乎也说得过去。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的副会长宋向清就认为,这是零售业从“商品为王”转向“服务为王”的信号,服务质量的竞争,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。
当然,能吸引8万多人疯抢的,绝不只是一纸学历门槛带来的虚名。核心还是实打实的待遇。于东来在直播里透露过,胖东来8000多名员工,税后月均收入接近9000元。这个数字放在河南本地,几乎是当地服务业平均薪资的两倍。更别提每周工作不超过36小时,每年带薪休假不少于40天这种规定了,在当下普遍加班的职场环境里,这简直就像天方夜谭。
其实,在那场直播的最后,于东来给那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指了另一条路。他展示了郑州IT部门正在开发的智能仓储系统,告诉那个年轻人:“如果你真想来,又不想丢掉专业,我们的IT部门正需要懂代码的人才,那里才更适合你。” 这番话才算是点睛之笔,他反对的不是转行,而是为了逃避压力而盲目地、向下兼容式地转行。
这场由一场招聘引发的全民大讨论,到现在还在继续。它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当下就业市场的焦虑,也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,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是为了生存,还是为了有尊严地生活?或许,对于那挤进最后一轮的2988个人来说,他们即将找到自己的答案。而对于屏幕外的我们,这个问题,可能还需要思考很久。